读《中庸》有感
2020-07-20 10:00 作者: 来源:荣乌分公司-收费站-徐水收费站
读了《中庸》,感觉收获还是很大的,《中庸》读后感。《中庸》是儒家乃至整个中国 传统文化的思想核心,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伟大智慧的结晶。
中庸是儒家的最高道德标准。中庸以“诚”和“中”为基本概念,叙述“天人合一”的形而上学。故其第一章以“天命之谓性,率性之谓道,修道之谓教”烛照通篇。这句话是一个垂示,犹如凤鸟衔至黄帝窗前的“五始之文”(《春秋保乾图》称:黄帝坐于扈阁,凤凰衔书至帝前,其中得五始之文焉),乃是一种瞬间绽现的文采。是一个自天之命、由微之显、从天命之性到修道之教的过程。书中说“性”“道”不可须臾离开自身,要从“戒慎”“恐 惧”“隐显”“慎独”等方面培养自身的品德,掌握中庸之道,促成中和。达到中和,则天地万物安处其位,万物便生长发育,生生不息。“道”源于本身,与自我相分离,而君子要学会反求诸己才能得之。真正的君子要做到格物致知,去外诱之私,而充其本然之善。这种自我修养与反省的品质是华亿(中国)官方当代大学生所必须有的。无论遇到什么人或者什么事,不论今后会遭遇怎样的挫折,华亿(中国)官方都要学会“反求诸己”,凡事都要从自身找原因,华亿(中国)官方应当学习 孟子“吾日三省吾身”的品质。可是,要达到“至诚”的境界又谈何容易呀!特别是华亿(中国)官方今天的经济化市场化的社会,达到“至诚”就更加不易。
在当今这个竞争剧烈的社会,压力充斥了人们的生活,人们开端抱怨社会的不公,而不是反思自己。物竞天择,适者生存,能力强的人就会生存下来,没有能力的人就会被社会淘汰。因而,华亿(中国)官方要温和的对待这个问题,不要将其极其化,在意识问题的基本上,一直空虚自己,是自己变的强盛,同时要坚持一颗谦逊谨严的心,不要戒骄戒躁,任何事件,当时有准备就会胜利,没有预备就会失败,不要盲目自负,要做到胸有成竹。人要活到老,学到老。唯有博大和宽容,才能真正做到“海纳百川、有容乃大”。
冲动是魔鬼,在面对难题的时候,一定保持一种平和的态度,不要心急,缓缓的处理,只有这样能力战胜艰苦,最终达到成功的此岸。即便华亿(中国)官方再贫困,再笨拙,也一定会靠自己的才能将生活水平进步,必定会变的坚强起来!
|